辨太陽脈證併治
傷寒論的加減法-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證
本篇學習重點在了解傷寒論方劑的基本加減法則,本草學習方式,以及桂枝加葛根湯證和葛根湯證的主治。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傷寒論的方劑要如何「加減」。
【6.15】 太陽病,項背強儿儿,及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提綱: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汗出、惡風,這本來是「汗孔不閉」的桂枝湯證,但是在桂枝湯證的「主證框架」下,又多了一個「項背強儿儿」的明顯症狀,「後背」及「後脖子」部位僵硬疼痛轉動不利。
「強」唸作「搶」,「儿儿」唸作「緊緊」。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冒經驗,一感冒就後項背疼痛僵硬,太陽病是邪氣攻擊太陽區塊,太陽區塊也包含了太陽經在內,所以太陽病感冒的時候會頭痛,尤其是後腦杓太陽經經過的地方,如果這條經絡上的津液,因為邪氣的攻擊而讓「水氣」無法順利運行或「乾涸」,「經絡失養」的地方就可能發生抽緊僵硬疼痛的現象。
因為是在桂枝湯證的主證框架下,所以依然用桂枝湯來當作主治方劑,另外又多出了一個「項背強儿儿」的主證,所以就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另外加入一味「葛根」,來治療「項背強儿儿」的問題。
- 桂枝湯汗出、惡風的證型
- 多一個因為「經絡失養(不通)」而造成的項背強儿儿的主證
由「桂枝加葛根湯證」和「桂枝湯證」相比,因為多出了「項背強儿儿」的主證,所以加入一味葛根,可以清楚的看到葛根在這裡就是幫忙「(散邪氣而)補充津液」,幫我們把「項背」這個地方的津液補起來,把盤據在經絡上的邪氣趕走,經脈運行接續上之後,桂枝湯再繼續作用,把病邪從體表給推出去,桂枝加葛根湯證的感冒就能夠處理好。
本草神話故事
葛根是一種藤蔓類的植物,從根部長出很長的藤蔓,長長的一條就像人體的太陽經,所以我們說葛根可以像太陽經一樣爬得高高的,把水氣從脾胃區塊向上抓到頭頂來。
「葛根像太陽經可以把水氣抓上頭頂,這未免也太神話了吧!」
中醫有很多的神話故事,聽起來很玄幻,有時候甚至有點荒誕,可是真實的世界裡,經常會有非神話不能解釋的事情。如果用西醫的研究角度來看,可能會說葛根這個東西因為含有什麼什麼樣的成分,所以他可以「鬆開僵硬的肌肉」,可是葛根這味藥偏偏就只鬆開後脖子的肌肉,其它地方的肌肉都鬆不了!西醫的「成分研究」,根本無法解釋這樣的現象。
中醫中藥如果用成份分析的方式來研究的話,得到的結果就是:「這個有毒不能用、那個有重金屬不能用;這個成份可以退燒卻又不是每種燒都能退、這個成份可以止拉肚子卻又不是每種拉肚子都止得住……」,就會變得支離破碎,什麼藥也不能用,什麼病也治不了!所以不要說什麼「用科學來研究中醫」,在科學還沒有進步到可以解釋中醫這些「玄怪理論」之前,兩條平行線是很難有交集的,或許科學在遙遠的未來會和中醫有交集的一天也說不定,不過目前科學實在太過落後,還無法解釋中醫這種超越人類有限知識的外星科技!
雖然我們剛才說葛根可以補充太陽經的津液,重新接續太陽經脈,但是葛根這味藥並不是什麼真的能夠「生出」津液的藥,如果身體因為大量流汗而乾掉了,吃再多的葛根也無法把丟失的津液補回來。
***不要背誦本草主治***
葛根:味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葛穀,主下利十歲以上。一名雞齊根。生川谷。
葛根這味藥在《神農本草經》裡寫的是「起陰氣」,或是我們稱他為「升津液」,把津液「升提」起來,從脾胃區塊抓起來送到頭頸,解釋了桂枝湯加葛根湯之所以可以解「肩背之痙」的原因。
我們經由傷寒論條文的主治與神農本草經的比對,理解了葛根這味藥的其中一個主治及使用方法。
除此之外,我們經由許多其它含有葛根的方劑(如葛根湯)的使用可以知道,葛根的作用點可以從後背繞過頭頂到臉部,所以葛根(湯)可以消除頭部的發炎,例如西醫說的結膜炎,可以用葛根湯加桔梗之類的方劑來處理,有時候甚至能處理到部份(臉部的)三叉神經痛。
「不通則痛」,當經絡被(寒濕)阻滯,或是經絡的能量沒了、乾枯了,就可能因為經絡失養而發生疼痛,把被阻斷的經絡運行重新接回來,水氣、營氣運行無阻,就能解除能量受阻而產生的疼痛。
方劑/主證的解構
從方劑的結構來看,「桂枝湯」到「桂枝加葛根湯」之間,多了一味葛根;從「桂枝湯證」到「桂枝加葛根湯證」多了一個「項背僵儿儿」。
所以我們從傷寒論本身的「條文比對」、「方劑加減」,就可以推演出「葛根的主治部位(之一)在『後項背』這個部位」,專門解除後項背這個位置因為「津液虧損」、「經絡不通」而造成的僵硬疼痛,剛好可以對應回神農本草經上的「起陰氣」,作用方式是將脾胃區塊的水氣拉到頭頸來「解痙」!
清朝的儒士們用了一些訓詁學的方式,將仲景的條文與平行文獻進行比對,而「解譯」出《神農本草經》裡每一藥味的功效,恰恰和傷寒論裡的主治不謀而合。所以我們學習本草(神農本草經)絕對不是把每一個藥味主治都背到滾瓜爛熟,而是利用療效接近絕對領域的傷寒論,倒回去比對出神農本草經裡所記載的主治,來理解每一味本草的使用時機,以及在整體方劑中所扮演的角色。
當然,神農本草經上的每一個藥味,都有不只一種的主治,例如葛根也有止腸澼(拉肚子)的效果。可是,如果我們去死背每一味本草的各個主治,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拼湊出一個方,可以跟各位同學報告的是,治療效果一定是奇爛無比,不過如果你是天才的話就另當別論。所以不是天才的我們,就慢慢的讓傷寒論一步一步的帶領我們進入本草的世界裡。
方劑加減/主治/神農本草經
之間的關係
以上桂枝湯與桂枝加葛根湯的分析比對說明了兩件事。
首先,中藥的方劑是「可以加減」的,當你身體的不平衡落於某個主證框架的時候(例如桂枝湯證),我們就用那個「框架」下的方劑來處理,有時候除了主證之外,會這邊多一點什麼症狀,那邊少一點什麼症狀,我們就可以根據這個多出來的或少掉的症狀來「加減藥味」,桂枝加葛根湯就是在桂枝湯的主證框架下「加減」葛根。
另外,我們可以經由方劑之間的比對,找出某一味或某幾味本草的主治,像這裡的葛根經過比對後,可以知道其中的一個主治就是「項背僵儿儿」這個主證。
初學著不要自己天馬行空加減
雖然方劑可以加減藥味,但也不是隨便亂湊數,加減都是有規律存在的,我們可以觀察傷寒論裡加減藥味的方式來熟悉其中規律,看多了自然就能形成加減藥味的內功心法。會很難嗎?一點也不會,當我們熟悉了條文、看多了醫案,自然就能夠心領神會。舉個例子來說,傷寒論裡有一個「治咳鐵三角」,「細辛、乾薑、五味子」,這是一個固定的結構,一些方劑牽涉到(寒)咳嗽的,很自然的就會把這個治咳鐵三角當作加減放進去。我們之後也會看到一些「口渴去半夏」、「津液不足加人參」之類的,都是很固定的加減法,仲景會在往後的條文裡一點一點的告訴我們。
- 可依需要「以特定主證框架」的「主治方劑」進行「加減」
- 可由方劑以及主證框架比對,推演出本草藥味主治,應證神農本草經記載
- 以傷寒論方劑的加減作為練習及學習對象,不要自己隨意加減
仲景的傷寒論可以說是一本「對仗工整」的詩集,經常可以看到對仗工整的條文,把這些條文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傷寒論裡「美妙的音律」,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其中的一個對仗。
【7.1】 太陽病,項背強儿儿,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前面提過太陽病「傷寒證」是一種「汗孔不開」的淺表感冒,與太陽病「中風證」的「汗孔不閉」形成一個對比。「太陽病上篇」主要是以桂枝湯為主,講的是「汗孔不閉」的感冒,到了「太陽病中篇」就換成以「汗孔不開」為主的感冒。
傷寒論以「葛根湯」當作「太陽中篇」的開頭,遙遙相對於上篇的「桂枝加葛根湯」,把這兩個條文放在一起,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兩個條文之間的「對仗」。「有汗」VS「無汗」;「汗孔不閉」VS「汗孔不開」。
所以我們在太陽病的證型下,脈浮、頭項僵痛而惡寒,又加上一個後項背轉動不利疼痛僵硬的主要症狀,若是「汗孔不閉」的時候用「桂枝加葛根湯」,若是「汗孔不開」的時候則用「葛根湯」。
雖然說葛根湯被列在中篇的麻黃方劑裡,但是看一下葛根湯的組成,結構上是「桂枝加葛根湯」再加上一味「麻黃」,我們把【6.15】與【7.1】比對一下,會發現主證上為「有汗」和「無汗」(汗孔開或不開)的差別,「葛根湯」又比「桂枝加葛根湯」多了一味「麻黃」,所以我們可以由這個加減比對知道,麻黃在這個地方的主要作用就是「開汗孔」。太陽病(麻黃類方證)因為汗孔不開,營衛的調節失靈,病邪沒有出路,所以需要用麻黃這味藥幫我們開汗孔,邪氣就能夠借由發汗被排出。
加減的基本單位
桂枝湯方劑裡,主要的藥味用「三兩(漢朝度量衡)」,我們可以把他當作「一個單位」,例如桂枝、芍藥都是一個單位,而「桂枝加葛根湯」裡,在桂枝湯的主證框架下,又多了一個明顯的主證「項背強儿儿」,所以另外加入「一個單位」的葛根,可是葛根的藥性比較弱,所以要稍微多加一點,原文中加入葛根的量是「四兩(漢朝度量衡)」,雖然比桂枝和芍藥都多出一兩,但是我們也把他視同加入「一個單位」來處理多出來的主證。
原文的「桂枝加葛根湯」裡,桂枝和芍藥都各減了一兩,這是因為葛根也有「發」的力量,所以在理論上,桂枝和芍藥都可以減去一兩,但是實務上可以忽略這個差異,直接在桂枝湯裡加入「一個單位(四兩)的葛根」就可以了,桂枝和芍藥不減量也不會破壞桂枝加葛根湯的結構及藥性,而遙遙相對的葛根湯裡,則另外加入一個單位(三兩)的麻黃來開汗孔。
在「桂枝加葛根湯」和「葛根湯」的兩個對仗條文下,仲景又再度幫我們演繹了麻黃在方劑裡的作用,完美的詮釋了中藥方劑學的原理。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中藥方劑學裡的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