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面
六經預備知識
經絡系統
接下來我們開始要進入到傷寒論的辨證條文,在這之前,請大家先把現在對身體的認識觀都忘掉,對於什麼器官在什麼位置,也全部拋掉,因為這些被科學所「綁住」的認識,會把思想給限制住,我們現在要用傷寒論這一部經典來重新建立對人體的認識觀,藉由一個一個的條文以及每一個方劑的作用方式及作用點,重新繪製一個中醫的「人體地圖」。這個重新繪製出來的人體地圖,並不會比我們現在解剖學所看到的肌肉、內臟、血管更為清楚,但是會多出更多氣的層面、能量的層面以及靈魂的層面等等,這些「科學不可見」的東西都可以在我們重新構築的人體地圖上看到。
一開始我們先說說傷寒論裡經常提到非常重要的「六經辨證」。
「經絡」是什麼?我們不引太高深的經典條文來說明,經典大概是用各種方法說明經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用各種有形的實體或無形的譬喻,來說明這個「抽象概念」。學習中醫(或其它是中國人的學問)要開始習慣一種思考方式,那就是很多的概念都是抽象的,無法用一個具體的東西或一句話來定義,所以一個現象會由很多不同角度來說明,用不同的方式以及故事「試圖說明」這些「抽象概念」。中國人的學問不像西方的科學,必須先把每一個東西都給定義清楚了之後,才能進行後續的研究,中國人的學問是先觀察到一個現象,然後用各種角度來說明這個現象。
經絡其實是一種很抽象的概念,各位同學如果拿著電阻測量器去實際量測人體,可以在穴道與穴道之間測量到電阻的變化,也就是經絡的軌跡,但是人一旦死亡,這些「經絡現象」就消失無蹤,所以經絡實際上就是一種「抽象的存在」。那我們怎麼認識這個經絡呢?各位同學就稍微想像一下,身體全身都被這些經絡貫串著,好像身體張開了一張網,主要「直向」的幹道我們稱他為「經」脈,「橫向」連絡各主要幹道的稱為「絡」脈,還有一些更小更細的稱為「孫(同遜)絡」。這些經絡佈滿全身,好像一張大網子一樣,經絡又跟臟腑相通,臟腑之間可以透過經絡傳遞訊息。
各位同學有沒有自己組裝過電腦,或是把電腦拆開來看過?電腦主機板上可以看到一條一條的電路,電路上的尾端連著CPU、硬碟、記憶體以及其它的電腦週邊,電腦的組件以及週邊靠這些走在電路上的電子訊號依一定的通訊協定(protocol)來溝通,經絡的其中一種功能就是在傳遞訊息。你可能會說「經絡看不到實體,可是電路板上有電路啊!」同學們,這都什麼時代了,身體裡面早就是「無線通訊了」,雖然看不到實體但是卻無時無刻抽象的運作著,直到我們死去。
- 用各種說法逼近一個抽象的事實
- 經絡即為一抽象的存在
- 直經橫絡,更細的是遜絡
經絡的作用
經絡在做的事不只是臟腑之間的溝通而已,經絡裡走的是一種「氣」,我們稱之為「營氣」,而經絡外面也有氣,我們稱之為「衛氣」,像大氣層一樣保衛人體的氣。
我們從外界吃進來的營養,會轉化成很多對人體有用的東西,有一些會「奉心生血」變成很「精細」的氣(能量),由經絡血管輸送到全身,供給身體運作所需的能量和養份,我們稱這些走在經絡以及血管(非經絡)裡的精細能量為「營氣」,所以血管裡的血液也被稱作「營血」,營血不僅僅是液體,同時具有氣(能量)的存在。
吃進來的東西有些會轉化成比較「粗」的氣,浮在經絡、血管的外面,我們稱之為「衛氣」,類似地球的臭氧層,在體表保護讓人體不受邪氣的侵擾。
經絡、血管還能夠運送津液和養份,津液比較接近水,會被稱為津液的東西通常都含有能量,或許在滋潤人體,或許在冷卻人體高速運作下產生的高熱。如果津液沒有了能量就成為一灘死水,變成我們常說的「痰飲」。
簡單的「營衛」概念先稍微帶過,未來我們會頻繁的接觸這些科學實證看不到的,屬於形而上的抽象運作機制。
- 營行脈內,衛行脈外
- 溝通臟腑,傳遞訊息
- 運送養份,營養全身
- 分化衛氣,保護體表
- 《靈樞‧經脈》: 「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 《靈樞‧本藏》:「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六大經絡系統
六經分別是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以及最後的厥陰經,六大經絡又各自分為足經及手經,所以我們會有「十二經絡」這樣的說法。除了六經這個大體系之外,還有走在人體前面正中央的「任脈」,以及走在背後正中央的「督脈」,另外還有一些奇經八脈等等,如果大家對針灸有興趣的,必須對經絡以及各個穴點很清楚,這個要請大家自行研究,傷寒論以開方用藥為主,針灸部份提到的並不多,想學習針灸的人要另找高人指點,不包含在本書之中。
傷寒論的六經表記(分類)法
那麼傷寒論六個感冒篇章的「六經辨證」的「六經」是什麼(嚴格的來說仲景沒有說六經,後續會說明)?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分類!各個經絡體系有自己的職掌以及分佈範圍,就像是我們製造一部車子,總要分好動力系統、機電系統、傳動系統等等,分工合作各司其職,車子才能在馬路上馳騁。上帝幫人體設計了六大經絡系統,各有所司又互相溝通協調運作,共同支援人體的日常運作。
我們大概說明一下六經的分佈。太陽經分佈在人體的背後,陽明經走在人體的前面,而少陽經則是在人體的兩側。
太陽(經)與少陰(經)互為表裡,太陽的底面是少陰
陽明(經)與太陰(經)互為表裡,陽明的底面是太陰
少陽(經)與厥陰(經)互為表裡,少陽的底面是厥陰
打完收工!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啦,不過大家目前有這樣的一個認識也就夠了,傷寒論的內容會一步一步讓我們熟悉這六大經絡的分佈以及主要功能。
雖然這裡一直說三陽「經」或三陰「經」,但是三陽和三陰在傷寒論裡比較指向人體的六大區塊,不侷限於經絡,所以我們以下有些地方,會把「經」這個字省略,請大家稍微注意一下。
剛才說的太陽在後、陽明在前以及少陽在兩側,說的只是一個大概的位置,而三陰(太陰、少陰、厥陰)與三陽互為表裡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是說少陰就貼著太陽裡面走,太陰貼著陽明裡面走,不是這樣子的!這三陰三陽互為表裡有很多種說法,多半說的玄幻而讓人難以理解,就我個人體會來說,在傷寒論裡,三陰像是支撑三陽運作的「支柱」,也就是說,三陽的運作是靠著三陰的能量來支應的,當三陰的能量不足,三陽的運作得不到內部的支援,邪氣有可能直接踏破三陽的屋頂而直達三陰區塊。
例如說太陽病很多時候會怕冷,因為體表陽虛使得汗孔無法正常開闔,體溫調節功能出問題,所以對外界的溫度變化相當敏感;而太陽底面的少陰(心腎)能量虛衰的時候,供應全身運作的能量不足,則會出現全身性虛寒現象,除了無法供應太陽體表衛氣能量而調節體溫,也缺少可以溫養全身的能量,怕冷的程度比單獨的「太陽」陽虛更甚。
又例如陽明的功能在腐熟水穀,負責把吃進去的東西進行運送、消化、排洩,如果底面的太陰能量不足,無法供應能量腐熟水穀,吃進去的東西還沒消化完就會被拉出來而變成下利!也就是說,傷寒論的六經劃分,會給我們這樣的一種感覺,三陽在外面進行人體「實質」的機體運作,而三陰則供應這些運作所需的能量,如果「三陽」受到「外邪攻擊」,會在「實質的結構」上發生阻滯而影響人體運作,而「三陰」受到攻擊或是「自發性的能量虛衰」,則會造成「系統性」運作失常。
若是以汽車當例子,如果汽車的發動器壞了無法發動,是屬於「實質的機構」出了問題,而電池的電力不足,則是因為「能量不足」而使發動器無法運作,雖然結果都是車子無法運行,但是根本原因不同。
大家稍微有一個這種抽象的概念就好,這不是個絕對對的說法,只是這樣的思考方式有助於我們日後對於傷寒論六經(人體六大區塊)的理解。
陰陽雜談
陰陽兩個字在中醫(或中國人的學問上)經常被用到,有人覺得玄幻而對之迷戀崇拜,有人覺得迷信不科學,其實都是對陰陽兩字作了過度的解讀,陰陽兩字不但不玄幻,還正是科學的表現。(我不喜歡說科學,因為中醫遠遠的beyond science.)
陰陽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中國人的表記法而已,如果用數學來說的話就是「正」與「負」兩種「狀態」!我們常會聽到西醫說的陽性反應或陰性反應,其實是把英文的Positive和Negative翻成了陽跟陰而已,Positive是正向相關的、肯定的,而Negative是負相關或是否定的,因此「陽」在中國人的表記法裡,表示的是正向的、能量高的、偏於外的,而相對的「陰」則表示負向的、靜態的、偏於內的,只是一種很簡單的表示法而已,並沒有想像中的難以理解及神秘。
傷寒論裡的「三陰及三陽」是我們「觀察到」由上帝幫我們劃分的人體六大區塊,每各區塊都各有所司又互相合作,以支應人體的正常運作,而三陽偏於外,是三陰的屋頂,三陰由內支應三陽運作所需的能量。當然,這是一個大概的說法,並不是絕對,只是好像有這麼一種「意象」存在,這也只是眾多對於人體「陰陽表記法」的其中一種而已。
另外,我們經常會說到陰盛陽虛、陰虛陽盛等等,在這裡陽所代表的是無形的陽氣、能量(偏動態),而陰代表的是實體的陰液,包含營血、肌肉、臟器等等有形的東西(偏靜態),陰陽之間會維持著一定的平衡,我們可以把他想成汽車運作時的動能和機油,如果沒有機油來潤滑冷卻,汽車就會產生高熱而變成陰虛陽盛;如果汽車的動能不足,就相對的變成陰盛陽虛。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陰虛發熱,就是潤滑液相對不足了,人體的運作自然就會偏於陽盛而發熱。這樣的比喻只是一種意象,不要在字意上去鑽牛角尖,人體的運作就是在陰陽取得平衡的時候才能運作順暢而無病痛。
這又是另一種用陰陽來標示人體運作的表記法。
八網表記(分類)法
所以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所謂的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其實都是人體運作的表記法。當然,仲景並沒有提到什麼八綱,而劉渡舟也曾經對八綱辨證「無法準確的將信件投入收件人的信箱內」作過說明,事實上我們在進行六經辨證的時候,就已經在無形之中包含了八綱的內涵。
我們不是要批評八綱辨證的問題,而是要告訴大家,八綱也只是一種「中國人式的表記法」而已,不用崇拜也不用否定,各位可以用自己的表記法來學習,你可以把「陰陽」換成「正負」,也可以換成「Positive、Negative」或是你喜歡的任何火星文,只要你能夠了解那些表記法背後所代表的意象就可以!當然,如果要學西方人的學問就把英文學好,用西方人的邏輯來思考,要學好中國人的學問,包括中醫,就請用最中國人的思維來思考。既然傷寒論裡已經幫我們定義好了六經表記法,就不用再自己另創一套了!